专利是会受到法律保护的,如果出现侵权的问题,可以进行维权申请赔偿,实际的赔偿金额根据案件的不同也不一样。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侵犯专利的,一般按照造成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实际损失难以约定的,按照侵权方的利润赔偿。利润难以确定的,应当参照专利许可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专利侵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遭受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权利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应当参照专利许可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权利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专利实施许可使用费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种类、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支付1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赔偿金。
专利侵权的认定
使用他人的发明是专利权人的专有权利。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依法保护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
法院基本采用三步法认定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即:
确定被控侵权产品的相应技术特征。即根据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对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进行相应分解。
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即首先要明确专利权人请求保护的是什么。
将分解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与被控侵权产品的特征一一对应进行对比。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1)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与被控侵权产品的必要技术特征完全相同;
(2)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与被控侵权产品的必要技术特征不完全相同。
第一种情况,我们会认定被控侵权产品落入专利保护范围,专利侵权成立;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认定被控侵权产品的特征是对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被控侵权产品仍然属于专利保护范围,专利侵权也可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