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务侵占罪是否属于自诉案件
职务侵占案件不属于自诉,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的案件。
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二、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区别有哪些
1、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非国家工作人员,为特殊主体;而侵占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职务侵占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单位的财物而决意采取侵吞、窃取、欺诈等手段非法占为己有;而侵占罪的主观内容则明知是他人的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而决意占为己有,拒不交还。
3、职务侵占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即化公为私。但行为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的是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
但财物是否先已为其持有则不影响本罪成立;而侵占罪则必先正当、善意、合法地持有了他人的财物,再利用各种手段占为己有且拒不交还,行为不必要求利用职务之便。
4、职务侵占罪所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其中既有国有的,也有集体的,还有个人的;而侵占罪所侵犯的仅仅是他人的3种特定物,即系为自己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他人仅是指个人,而不包括单位。
5、职务侵占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侵占罪所侵犯的仅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
6、职务侵占罪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而侵占罪则只有告诉的才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 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2025-05-17 15:39
偷拍未遂属于违法行为,但一般不会判刑,通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行政处罚;若涉及其他犯罪行为(如敲诈勒索),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偷拍未遂的行政违法责任:
基本处罚规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六项,偷拍他人隐私的,处 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 5-10日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未遂情节:因偷拍未完成,实际危害较小,可能从轻处罚(如批评教育、警告或小额罚款)。
例外情形
若偷拍行为与敲诈勒索、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等犯罪相关联(如未遂阶段被制止),可能构成相应犯罪的未遂。例如:
敲诈勒索未遂:可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从轻或减轻处罚;
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未遂:根据《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从轻处罚)。
2025-05-17 15:35
结论: 九岁男童遭受家暴属于违法行为,施暴者(如父亲)可能面临治安处罚或刑事责任,同时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可能被撤销监护人资格。
刑事责任:
轻微伤:若家暴行为导致男童轻微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施暴者可被处5-10日拘留,并处200-500元罚款。
轻伤及以上:若造成轻伤、重伤或死亡,则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的故意伤害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具体量刑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而定)。
民事赔偿
男童及其监护人可向法院起诉,要求施暴者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精神损害赔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法院将综合家暴频率、伤害后果、施暴者过错程度等因素判决赔偿金额。
2025-05-17 14:15
同案人口供不一致可能导致案件侦查受阻、审判难度加大、司法效率降低,并可能影响当事人法律责任认定。司法机关需综合其他证据查明真相,虚假陈述者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2025-05-17 10:08
孕妇犯罪后生育孩子的,需分阶段处理:胎儿出生前保障其合法权益,母亲可暂予监外执行至分娩;孩子出生后独立享有权利,母亲刑罚执行需结合案情。具体处理需综合法律程序、刑罚执行规则及未成年人保护原则。
2025-05-17 10:06
入室杀人放火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量刑需结合犯罪情节、后果及行为人主观恶性综合判断。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因同时触犯故意杀人罪、放火罪及非法侵入住宅罪,通常数罪并罚,最终量刑以死刑或无期徒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