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

法律咨询、律师咨询

搜索 咨询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要判多少年

刑事辩护 2025-05-28 15:14 标签: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的,一般以 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为基准量刑,情节较轻的可判 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若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被认定为间接故意或恶劣情节,可能面临 10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可至无期徒刑。具体量刑需综合案件细节判断。


量刑依据与影响因素一、基本量刑框架


防卫过当的法律定性


防卫行为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 减轻或免除处罚。若防卫过当致人死亡,可能构成 过失致人死亡罪 或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具体需根据防卫人主观意图和客观行为认定。


基准量刑范围


一般情形: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3年以下有期徒刑(部分地区可能适用缓刑);

行为性质恶劣(如侵害结束后继续攻击):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刑期可达10年以上甚至无期徒刑。


二、影响量刑的核心因素


防卫的起因与紧迫性


不法侵害是否具有现实性、暴力性和紧迫性(如持械攻击);

若侵害已结束或侵害强度较低,防卫过当责任更重(参考案例中“防卫行为结束后继续攻击”被认定为故意杀人)。


防卫手段与强度


防卫工具(如使用致命武器)、攻击部位(头部、颈部等要害)是否与侵害行为相匹配;

案例:被告人用斧头砍击要害并割腕,手段远超必要限度。


损害后果与主观过错


防卫人对过当结果的预见性(间接故意或过失);

若明知可能致死仍放任,可能被认定为间接故意,量刑加重。


其他情节


自首、认罪认罚可从轻处罚(案例中被告人因自首被判13年,未自首可能量刑更重);

赔偿被害人亲属并取得谅解,可能减轻刑罚。


法律建议


遭遇侵害时优先采取报警、躲避等非致命防卫手段;


若涉入防卫过当案件,需及时固定证据(如现场录像、证人证言),并强调防卫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复杂案件应尽早委托律师,通过专业辩护争取从轻或减轻处罚。


注:司法实践中量刑尺度差异较大,需结合具体案情分析,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简绘甄律师

简绘甄律师

北京市炜衡(贵阳)律师事务所

婚姻家庭 婚姻财产 子女抚养 继承析产 经济纠纷 债权债务 法律顾问
咨询律师
更多>> 相关精选法律百科
[东城]推荐律师
更多>> 相关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