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同犯罪要求两人都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吗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须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犯罪的人要求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对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如果其与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其他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共同故意实施,应当认定为共同犯罪。
二、什么条件下不构成共同犯罪
(一)间接正犯不构成共同犯罪
间接正犯是指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或者主观上无故意者来实现自己犯罪目的的犯罪者。分两种情况: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来实现自己的犯罪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被利用者的主体要件存在瑕疵,没有犯罪主体的资格,因此不能构成共同犯罪。例如,20岁的甲教唆15岁的乙多次实施盗窃,此种情况由于乙对盗窃罪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因此不能构成共同犯罪,甲为间接正犯,单独承担刑事责任。利用主观上无故意的人来实现自己的犯罪目的,这种情况由于被利用者的主观要件存在瑕疵,主观无过错,即无犯罪故意,因此也不能构成共同犯罪。
(二)同时犯不构成共同犯罪
同时犯是指二人以上没有共同犯罪故意,在同一时间,各自实施侵犯同一对象的犯罪。如二人同时进入商场盗窃,各盗各的,互不影响,互不干涉,主观上缺乏犯意沟通,客观上其行为不能紧密结合,因此不能构成共同犯罪。
(三)超出共同故意范围的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
在共同犯罪过程中,其中的犯罪人超过共同犯罪的故意范围,又实施其它犯罪的,此种行为又称作共犯者的过度行为或过限行为,对其所单独实施的犯罪,因其他犯罪人的主客观要件均存在瑕疵,既无共同故意,又无共同行为,所以不构成共同犯罪。换言之,许多已形成共同故意的各犯罪人,由于种种原因,又切断了意思联络,重新分解为各人独立行动的意思或者停止了意思联络的作用,在实施共同犯罪之际或犯罪过程中临时改变决定,由实施这一性质的危害行为转而实施另一性质的危害行为,对于这部分超出共犯者共同故意范围的犯罪,自然不能成立为共同犯罪,由实施行为人承担超出部分犯罪的刑事责任。例如,甲乙共同盗窃,盗窃既遂后被失主发现,甲逃跑,乙为抗拒抓捕,对失主当场使用暴力,致失主轻伤,这里乙超出与甲共同盗窃的故意范围,符合转化的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应定抢劫罪。对此罪,不在甲的犯意之内,甲不能成为抢劫共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025-05-17 15:39
偷拍未遂属于违法行为,但一般不会判刑,通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行政处罚;若涉及其他犯罪行为(如敲诈勒索),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偷拍未遂的行政违法责任:
基本处罚规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六项,偷拍他人隐私的,处 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 5-10日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未遂情节:因偷拍未完成,实际危害较小,可能从轻处罚(如批评教育、警告或小额罚款)。
例外情形
若偷拍行为与敲诈勒索、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等犯罪相关联(如未遂阶段被制止),可能构成相应犯罪的未遂。例如:
敲诈勒索未遂:可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从轻或减轻处罚;
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未遂:根据《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从轻处罚)。
2025-05-17 15:35
结论: 九岁男童遭受家暴属于违法行为,施暴者(如父亲)可能面临治安处罚或刑事责任,同时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可能被撤销监护人资格。
刑事责任:
轻微伤:若家暴行为导致男童轻微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施暴者可被处5-10日拘留,并处200-500元罚款。
轻伤及以上:若造成轻伤、重伤或死亡,则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的故意伤害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具体量刑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而定)。
民事赔偿
男童及其监护人可向法院起诉,要求施暴者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精神损害赔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法院将综合家暴频率、伤害后果、施暴者过错程度等因素判决赔偿金额。
2025-05-17 14:15
同案人口供不一致可能导致案件侦查受阻、审判难度加大、司法效率降低,并可能影响当事人法律责任认定。司法机关需综合其他证据查明真相,虚假陈述者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2025-05-17 10:08
孕妇犯罪后生育孩子的,需分阶段处理:胎儿出生前保障其合法权益,母亲可暂予监外执行至分娩;孩子出生后独立享有权利,母亲刑罚执行需结合案情。具体处理需综合法律程序、刑罚执行规则及未成年人保护原则。
2025-05-17 10:06
入室杀人放火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量刑需结合犯罪情节、后果及行为人主观恶性综合判断。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因同时触犯故意杀人罪、放火罪及非法侵入住宅罪,通常数罪并罚,最终量刑以死刑或无期徒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