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法律咨询、律师咨询

搜索 咨询

民事案件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法律顾问 2021-02-27 11:36 标签: 诉讼时效 过期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权利的法定期间。诉讼时效是民事法律的基础性制度,其目的在于督促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避免因当事人长期不行权,致使相关法律关系处于长期不安定的状态。

我国《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了普通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及最长诉讼时效,即普通诉讼时效为2年,特殊诉讼时效为1年,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同时在其他法律中,还规定了其他的特殊诉讼时效以及诉讼时效可以中止或中断。因此,当事人提起的诉讼超过了诉讼时效的,并不影响法院受理,但受理后对方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而经法院审查,又没有中止、中断或延长事由的,法院会判决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当事人也就丧失了胜诉权。换句话说,即便当事人主张的诉请有事实依据,也得不到法律的强制性保护,若债务人不主动自愿履行债务,债权人将面临债权无法实现的法律风险。

因此,建议公民的合法民事权益受损时,应当及时向对方主张权利,如直接向对方送达主张权利文书、提起诉讼、申请仲裁等,特别是在自行向对方主张权利的时候,应当注意保存主张权利的证据,以免丧失自己胜诉的权利。

秦斌律师

秦斌律师

湖南澧滨律师事务所

合同纠纷 公司法务 损害赔偿 建筑工程 金融担保
咨询律师
更多>> 相关精选法律百科
[北京]推荐律师
更多>> 相关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