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客观表现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主体仅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虚假陈述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但为了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而为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8-18 10:18
伪证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伪证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复杂客体。但也有人认为,并不是任何形式的伪证罪都必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例如隐匿罪证的伪证犯罪行为就不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但它必须侵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因此认为,伪证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要件。伪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3、主体要件。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
4、主观要件。伪证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虚假陈述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但为了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而为之。如果行为人不是出于陷害他人的意图或者隐匿罪证,就不能以伪证罪论处。
2022-08-11 13:39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伪证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在客观方面的行为为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等行为;3、主体为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4、具有主观层面的直接故意。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五条的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8-12 15:57
伪证罪的构成要件:主体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2022-08-11 14:19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2、客观要件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2022-08-12 16:24
1、本罪的主体,由于重婚罪具有对合偶性的特点,单个人不能构成。2、本罪侵害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3、本罪在主观上是故意。4、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