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是一种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的犯罪行为。一般的诈骗不一定会构成诈骗罪,只有当诈骗金额达到一定数额时,才会构成诈骗罪。其量刑为: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罪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1-02-06 14:34
(一)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
(二)在侵害方式上,主要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三)在主观过错上,侵害人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过失。
(四)在客观上,具有非法侵害他人名誉权的事实。
(五)在后果上,对被侵害人的名誉造成较严重的损害。
2022-08-10 15:29
关于集资诈骗罪,主要掌握以下几点:一是非法集资;二是诈骗方法;三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集资是指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未经有关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作为诱饵,骗取集资款的手段。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往往是集资诈骗行为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立案标准规定: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或者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2、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①携带集资款逃跑的;
②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③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其无法返还的;
④具有其他欺诈行为,拒不返还集资款或者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2022-08-10 11:58
对城乡规划的制定实行的如下:我国城乡规划法规定: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2022-09-19 11:44
国家建立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
按照土壤污染程度和相关标准,将农用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对不同类的农用地,法律分别规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明确相应的风险管控和修复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不得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已经建成的,应当限期关闭拆除。
2022-08-12 14:03
判断是否构成保险诈骗罪还需看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是否符合保险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只有符合其犯罪构成,才算是能够认定触犯保险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险制度和保险人的财产所有权。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险法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骗取较大数额保险金的行为。保险金是指按照保险法规,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待发生合同约定内的事故后获得的一定赔偿。3、主体要件犯罪主体为个人和单位,具体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保险金之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