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在犯罪主体上,受贿罪的共犯,无论是帮助犯或者教唆犯,都要依附于受贿人的,不能独立存在;但是介绍贿赂罪的主体,不依赖于受贿和行贿方的第三者。
2、在主观方面上,受贿罪的共犯的目的在于用权力来换钱,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想要的利益,从行贿一方取得了非法财物;而介绍贿赂的行为人实施促进介绍的目的,从行贿和受贿双方的非法交易中获取自己的利益。
3、客观方面上,受贿罪的共犯为受贿的一方服务,通过此取得行贿人的财物;介绍双方贿赂的行为人是为行受贿双方沟通关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条
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4-09-28 11:37
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敲诈勒索罪和受贿罪:
(1)侵犯的客体不同
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其他的权利;
而受贿罪侵犯的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
(2)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
敲诈勒索罪主要是以暴力加害被害人及其亲属、揭发他人的隐私或不正当行为危害他人的名誉、地位、前途及毁坏他人的财物、破坏生产或营业等相威胁或要挟,强行索取公私财物,具有明显、公开、强行的特点;
受贿罪则主要是在进行公务的活动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以为他人谋利益相交换,索取他人财物,一般是利用对方有所要求之机会主动索取财物,并不使用强行的手段,尽管有时也可能刁难、要挟,但索取手段较隐蔽,方法婉转。
(3)犯罪主体不同
实施敲诈勒索行为的人是一般的人,但是受贿的人是国家工作人员。
2024-12-30 09:25
可以从犯罪主体上来区分受贿罪与单位受贿罪。
单位受贿罪的主体是单位,而且只能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国有单位。
受贿罪的主体则限于自然人,而且只能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或者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自然人,通常在上述单位受贿罪的主体范围内从事公务的人均能成为受贿罪的主体,然而受贿罪的主体又不局限于此,还包括所属单位虽非上述单位但其本人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派到该类非国有性质的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及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如农村村民委员会、城镇的居民委员会等单位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而这些人员所在的单位都不可能成为单位受贿罪的主体。
2024-07-12 09:48
两罪区分的关键在于犯罪主体的不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即非国家工作人员;
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国有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和国有公司、企业、国有其他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
2025-02-15 15:11
当行贿罪与受贿罪均不成立时,介绍贿赂罪也不应成立,虽然介绍贿赂罪是独立的罪名,但是其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行贿罪、受贿罪,行为人是在行贿者与受贿者之间进行沟通、撮合,起着桥梁的作用,如果行贿行为、受贿行为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介绍贿赂行为更不可能达到犯罪的程度。
2025-01-24 10:10
介绍贿赂罪既遂的处罚:
1、构成本罪就是的,一般坐三年以下牢或拘役,并处罚金;
2、如果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其犯罪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介绍贿赂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实施介绍贿赂,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