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行为人过失杀人自首的,则可以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基础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过失杀人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只有发生了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本罪。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 【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2024-12-20 09:06
在常见情况下,对于故意杀人行为而言,罪犯可能面临着严厉的惩罚,包括但不限于死刑、无期徒刑以及长达十年或以上的有期徒刑。
然而,若法院判定罪犯的犯罪情节较为轻微,那么其所接受的刑事处罚一般不会超过三年,同时也不会低于十年。
在处理涉及到故意杀人罪的案件时,审理法院会严格遵循现行刑事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在最终作出刑事处罚决定后,向罪犯下发具有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书。
2025-02-15 09:21
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过失杀人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2025-01-07 15:02
1、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
2、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量刑时,应当破除不正当观念,既不能认为杀人既遂的要一律偿命,也不能认为杀人未遂的一律不判死刑。要综合全部案情,正确评价罪行轻重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程度,给罪犯以适当的刑罚处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杀了人之后自首的,可以在故意杀人罪的量刑基础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22-09-16 15:32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过失杀人罪又称过失致人死亡罪。主要特征包括:
(1)犯罪主体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和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中国刑法规定,犯过失杀人罪的,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才负刑事责任。
(2)犯罪的直接客体必须是他人的生命。
(3)主观上只能由过失构成。即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
(4)客观上必须造成致人死亡的后果。
2022-11-18 15:08
过失杀人判定条件如下:过失杀人罪从以下四个方面认定: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