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要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判断,如果有犯罪事实存在,那么判刑的几率就很大,如果没有犯罪事实存在,那么不会判刑,如果犯罪事实比较轻微,情节不严重可以不认定,为犯罪的话也是可以不判刑的。
2、刑事拘留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7天。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
2024-08-15 10:45
1、需要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判断,如果有犯罪事实存在,那么判刑的几率就很大,如果没有犯罪事实存在,那么不会判刑,如果犯罪事实比较轻微,情节不严重可以不认定,为犯罪的话也是可以不判刑的。
2、刑事拘留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7天。
2024-06-28 11:49
1、需要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判断,如果有犯罪事实存在,那么判刑的几率就很大,如果没有犯罪事实存在,那么不会判刑,如果犯罪事实比较轻微,情节不严重可以不认定,为犯罪的话也是可以不判刑的。
2、刑事拘留的期限最长不超过37天。
2021-05-06 17:06
视情况而定。一般刑事拘留的期限为三天,对属于结伙、流窜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延长拘留期限至三十天(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相关规定),在刑事拘留期限内公安机关进行侦察如认为犯罪证据确凿应当保送检察院批捕。对于证据不足或者情节显著轻微尚不构刑事处罚的嫌疑人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予以解除刑事拘留,就是说释放,视情况而定也可以给予行政拘留处罚,也就是说被刑事拘留以后有可能会有案底。
2024-10-23 09:58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进了看守所也有无罪释放的情况,通常是在看守所拘留期间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最后作出无罪判决的,也会无罪释放。
但前提也是必须要有合法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是没有任何罪行的,进行看守所不一定会认定为有罪,只要没有判决,当事人本身都是没有任何的罪行。
2022-09-17 09:28
刑事拘留属于侦查阶段,拘留的期限最长37天。期满后,相关机关将根据情况决定采取何种强制措施,比如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刑事拘留之后,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治安拘留最高期限为15日(期满即释放,由公安机关决定,在行政拘留所执行;对拘留不服的,可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合并执行拘留的期限不得超过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