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虚假陈述、隐瞒事实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果被定罪,诈骗犯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但是这种刑事责任通常不会连累到其家人,除非家人也参与了诈骗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般来说,刑事责任是个人行为的责任,不会由于与他人的亲属关系而传递到家人身上。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因为犯了诈骗罪被定罪,他的家人不会因此也受到处罚或责任。但是,如果家人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诈骗活动,或者知道诈骗行为而没有阻止,那么他们也可能会面临相应的刑事责任。
此外,如果诈骗犯在诈骗过程中使用了他人的身份证明文件、银行卡等信息,那么这些人可能会成为犯罪行为的受害者,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家人可能会因为经济损失而受到影响,但是这种影响通常是财务上的,而不是刑事责任上的。
总之,诈骗罪不会直接连累到诈骗犯的家人,但是如果家人参与了诈骗活动或知道诈骗行为而没有阻止,他们也可能面临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如果诈骗犯使用了他人的信息进行诈骗,那么这些人可能会成为受害者,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2-08-08 10:34
犯诈骗罪一般是不会连累家人的,谁犯罪的谁承担。在法律上,成年人犯罪属于个人行为,只要父母没有参与,就不会牵连父母,父母不应承担任何责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022-11-18 11:14
诈骗犯不会连累家人的财产,犯罪是个人行为,不会连累亲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2-09-07 16:46
民事赔偿还不起是属于民事纠纷,并不是刑事犯罪,所以不会坐牢的,民事赔偿由责任人承担,不会连累子女,如果欠款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与他人的借款合同是合法有效的,该借款合同仅对合同双方有约束力,只能由欠款人还债,父母无还债义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2022-08-19 14:44
有可能会连累。信用卡诈骗罪在刑事责任和没收财产方面是不会连累配偶的,犯罪属于个人行为,并且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但是,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还恶意消费的,银行要求持卡人承担民事上的还款义务,如果消费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可以要求你的配偶承担连带责任。
2022-08-09 14:10
贷款是借款人和银行发生的借贷关系,如果借款人不还是不会连累家人的。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银行找不到借款人还款时会联系他的家人,这时正常的生活必然受到影响。借款人在银行办理贷款后,最好能够及时还款,否则将会产生很多影响。首先借款人的征信会不良,如果贷款一直不还,征信会一直有不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