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违反了行政法规和政策,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行为。这类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滥用职权、失职、超越职权等。
行政违法行为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违法行为是公权力的滥用或误用。行政机关在行使公权力时,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不能滥用或误用公权力。
2.行政违法行为是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行为。行政机关在行使公权力时,应当尊重和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能侵犯其合法权益。
3.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不能违法行使公权力。
对于行政违法行为,我国的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等法律都对其进行了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等方式,对行政违法行为进行申诉或者诉讼,以保护其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2024-01-18 20:04
行政违法的行为有下列三种类型:1.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尚未构成犯罪的有过错的行政行为;2.民事违法。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3.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指违反刑法且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
2022-08-09 11:40
2022-08-09 13:42
依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责令违建者对违法建筑限期拆除并不是行政处罚措施,而是一种行政命令,一般是在作出行政处罚的同时,责令违法人员改正其违法行为的措施。
2022-10-22 13:44
“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国家国务院及其下属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一般体现的是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具有公权性质;而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体现的是个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私法性质。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2023-06-25 16:37
请问拘役四个月是行政拘役四个月,是行政违法行为还是刑事违法行为
拘留四个月,既不是行政拘留也不是刑事拘留,是刑法中的拘役。拘役是一种刑事处罚手段,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之一,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