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要求反诉提出的时间应当为举证期限届满前。
被告必须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起反诉,以保障原告的答辩权利,并且便于法院在开庭之前确定案件的争议。
反诉是指在一个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诉讼法上称为本诉)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有牵连的独立的反请求。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 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2022-09-21 10:38
被告提出反诉的时间,必须是在诉讼的过程之中提起反诉。
最好是在被告举证期间提出反诉,这样可以保留原告的答辩权利,并有利于人民法院在开庭之前了解到案件的争议。
原告或者是被告对一审判决不服的,而申请到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先调解,调成不成功的,可以在告知被告人另外起诉,如果原告和被告同意二审法院一并受理的,那么二审法院可以一起判决。被告申请反诉的意义在于对抗或者是抵消原告的诉讼请求。
反诉讼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1. 反诉时被告人需要有明确的起诉对象;
2. 反诉的公民,法人或者是其他组织,是与本案有直接关系的原告。
3. 反诉人需要有一定的证据来证明反诉的请求和事实。
4. 人民法院只会在民事的诉讼范围以内受理被告人的反诉申请。
5. 被告人申请的反诉,只能是在受理本案的法院提起反诉。
6. 被告人申请的反诉必须和原告对被告提起的诉讼一致。
7. 被告人申请的反诉,不能到另外的法院去单独起诉,只能在原告对被告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申请反诉。
8. 反诉不能对原告意外的其他人提起反诉,只能是像本诉的原告提出反诉。
9. 反诉的事件和诉讼的请求必须和本诉是一致或者是在法律上有所牵连的。
2024-12-10 14:28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13条: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
”
2、刑事诉讼中的反诉,是指自诉案件的被告人作为被害人控告自诉人犯有与本案有联系的犯罪行为,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要求人民法院合并审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诉讼行为。
提起反诉必须具备4个条件:
(1)反诉的对象只能是本案的自诉人。
(2)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本案有关的行为。
(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反诉的案件的范围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4)反诉最迟在自诉案件宣告判决以前提出。
2022-08-12 14:23
拘役的期限法律规定是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的情况下,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2022-09-16 14:59
借条的有效期一般是三年。在三年的时效期间内,出借人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维权;但是超过三年的,借款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但是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并且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再请求返还。
2024-04-19 14:02
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在其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保护其合法权益。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以及义务人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