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集体土地的征地纠纷,如果被征收人对征地方案有意见,应当依据《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在经过征地前的告知、听证、征地公告发布及补偿安置方案发布后公告期内及时提出意见,并要求举行听证,如果经过上述程序救济之后,仍对补偿安置方案有异议,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协调;
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如果裁决后仍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针对国有土地的征地纠纷,首先征地机关在征求公众意见的时候,被征收人就应当针对有异议的部分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征地机关作出征收决定发布公告期间,如果对征收决定有异议,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如果仍未能达成补偿安置协议,发布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据征收补偿方案向被征收人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针对上述补偿决定,被征收人仍有权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 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土地的,建设单位原则上应当一次申请,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确需分期建设的项目,可以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方案,分期申请建设用地,分期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建设过程中用地范围确需调整的,应当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农用地转用涉及征收土地的,还应当依法办理征收土地手续。
2025-04-09 15:17
适用民诉法,对于房产纠纷,如果双方订立的仲裁条款无效,或者双方明确约定以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就应按《民事诉讼法》第34条的专属管辖规定,向不动产所在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纠纷不属于行政机关主管,当事人可申请仲裁或提起民事诉讼。
申请仲裁必须有约定的仲裁协议,如无约定,不可申请仲裁,只能提起民事诉讼。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
裁决作出后,当事人不可就同一纠纷再次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2022-09-20 10:31
劳资纠纷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
1、双方当事人可以先就劳资问题进行协商;
2、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工会组织申请调解,调解达成一致意见的,也可以形成和解协议;
3、不愿意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仲裁需要提交仲裁申请书、证据材料等。
2022-09-16 15:34
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自愿协商;
双方当事人自己协商谈判,对各自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处分。可分是诉讼前或诉讼中和解。
如果是诉讼中和解的,应由原告申请撤诉,经法院裁定撤诉后结束诉讼,双方当事人再达成和解协议。
(二)申请人民调解;
(三)申请行政调解;
调解是指在卫生行政机关、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着在法院的主持下,对当事人之间的医疗纠纷进行裁决的活动,分为诉讼外调解和诉讼中调解。诉讼外调解除仲裁机构制作的调解书对当事人有约束力外,其他机构或个人主持下达成调节协议而形成的调解书,均无约束力。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民事诉讼是在案件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经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查明事实、适用法律,对医疗纠纷进行裁决的活动。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2022-08-12 14:32
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是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处理合同纠纷,应当依法进行,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向人民法院起诉应当符合法定条件。
2020-09-24 10:09
医疗纠纷处理有以下途径:
(1)医患双方自行协商。
(2)行政处理。
(3)司法途径,直接到法院起诉。
(4)通过第三方调节机制进行调解(如果当地建立了这个组织的话)。
(5)当地政府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