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给朋友还款,一般不认为是营利;
但如果挪用公款给朋友,并收取利息的,可以认定该行为是营利活动。
要判定某种行为是否为营利活动,关键是要看行为人实施某种行为时,是否以牟取经济利益为目的。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2024-06-25 15:29
挪用公款购买住房,不属于营利性活动。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对于挪用公款罪中的营利活动,是指为牟取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活动。判定一种行为是否为营利活动,关键是要看行为人实施一种行为时,是否以牟取经济利益为目的。
2022-08-10 09:46
挪用公款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2021-02-27 11:29
根据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2024-03-26 15:54
挪用公款罪的特点是:挪用的本意,是指公款私用、移用、占用、借用。行为目的是为了使用,而非占有公款。挪用公款具有非法性。挪用并不侵吞公款,而是准备归还,具有擅自借用的特性。挪用公款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2024-05-09 14:03
对于提供盈利性的服务人员的违法行为,将依法受到严厉惩罚。
具体而言,当地县级公安部门将按照相关规定,没收其违法所得以及非法财物;
同时,勒令参与此类活动的企业停止营业,进行为期三个月到六个月的集中整顿。
如果情况特别严重,则由发放经营许可证的原机关,根据具体情形吊销对应的娱乐经营许可证。
此外,还会对这个违法行为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被认定有直接责任关系的员工,处以1万元以上、最高不超过2万元人民币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