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间接故意杀人的,也属于故意杀人的一种,以故意杀人罪定罪论处。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8-31 08:53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
2024-12-19 14:21
间接故意杀人罪是没有未遂状态的。
对于间接故意,若危害结果没有发生,就很难证实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也就难以成立间接故意杀人,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是成立间接故意的必要条件。没有危害结果的发生,就不会成立间接故意杀人,所以间接故意杀人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2024-12-18 09:36
间接故意杀人罪的认定标准是: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客观要件是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2022-09-09 10:17
11岁未成年故意杀人罪不需要处罚,未满14周岁的人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未满14周岁属于不负刑事责任年龄,是对刑法规定的任何犯罪绝对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2025-02-22 10:50
故意杀人罪的四个构成条件如下:
(1)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之前提。
(2)客观方面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作为、不作为均可以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
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
执行死刑、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经受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对所谓的“安乐死”,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当然,量刑时可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
(3)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