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他人的行径已经严重触犯法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以恐吓方式对他人实施带有表演性质且恶劣程度较高的犯罪行为,可能涉及到寻衅滋事案。
若此种情况行为人被证实成立寻衅滋事罪,将面临最高五年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等严厉惩罚。
然而,如果恐吓程度轻微,不能认定为犯罪,通常会参照在治安事件中处理类似问题的办法进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 【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2024-06-25 10:25
威胁他人的行径已经严重触犯法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以恐吓方式对他人实施带有表演性质且恶劣程度较高的犯罪行为,可能涉及到寻衅滋事案。
若此种情况行为人被证实成立寻衅滋事罪,将面临最高五年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等严厉惩罚。
然而,如果恐吓程度轻微,不能认定为犯罪,通常会参照在治安事件中处理类似问题的办法进行处理。
2022-09-09 15:23
威胁恐吓诽谤侮辱,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也可能构成侮辱诽谤罪,具体定什么罪名需要看案件具体情况以及犯罪行为的个数等,可能数罪并罚,也可能是单个罪名。
2022-09-20 08:41
交通事故如果构成犯罪的属于刑事案件,如果是要求损害赔偿的属于民事案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2022-09-15 17:03
一般的交通事故属于民事案件,构成交通肇事罪才是刑事案件。
交通事故由交警出具事故认定书划分责任,事故各方按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对事故认定书不服的,可以在3日内申请复核一次。伤者治疗终结后可以做伤残鉴定,伤残等级以鉴定结果为准。
2022-09-07 16:43
盗窃如果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那就要负刑事责任,因此盗窃满足一定条件那应该是刑事案件,如果不够刑事处罚的,那就应该治安案件,但是不是民事案件。
根据我国关于盗窃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盗窃达到1000元以上的就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构成犯罪,属于刑事案件。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如果盗窃数额不大,没有达到刑事良性的标准,应当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