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款是个人使用、进行赌博或走私等非法活动的话,以挪用公款三万元为定罪的数额起点,同时不要求行为人在几个月以内未归还。如果挪用公款超过五万元,为进行个人营利活动的,都构成犯罪,但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这里的“归个人使用”,包括将公款给本人亲友或其他自然人使用、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给其他单位使用,或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给其他单位使用,但为谋取个人利益的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2024-04-07 11:07
挪用公款多少钱会构成犯罪,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超过三万元的,就构成犯罪,应当依照刑法相关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2、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超过五万元的,认定为数额较大,也就构成犯罪,依照刑法相关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2023-02-26 09:07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以挪用公款五千元至一万元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个人使用未归还的,以一万元为起点,挪用公款能及时归还的话可以从轻处罚或免去处罚,挪用公款五十块钱可以及时归还,而且金额很低,不到起点,不算挪用公款罪,但是五千元已经达到了挪用公款罪的标准。
根据《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对挪用公款罪,应区分三种不同情况予以认定: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2、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应当追缴,但不计入挪用公款的数额。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数额较大和挪用时间的限制。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不知道使用人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用于非法进行营利活动或者用于非法活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明知使用人用于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应当认定为挪用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
第三条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以挪用公款五千元至一万元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挪用公款五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情节严重的情形之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情节严重的其他情形,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
而且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
2024-06-30 13:44
1、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多少都构成犯罪。同时一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或者一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也构成犯罪;
2、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
3、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前述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样具有特定性和公务(职务)性。
2024-09-12 11:26
1、挪用公款罪数额标准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2、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此罪规定“数额巨大”的量刑情节。
2025-04-10 15:17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洁性,又侵犯了公共财物的所有权。
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了挪用公款归自己或他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3、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和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才符合本罪的主体资格,其他非上述人员不具有挪用公款罪的主体资格。
4、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是故意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