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诈骗罪的同案犯认定应满足以下条件:根据《刑法》规定,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具有共同故意;共同实施诈骗行为。
2、诈骗罪的同案犯是指共同犯罪人员,两个以上人员共同故意实施诈骗活动,构成犯罪的,实施诈骗活动人员就是同案犯。
3、借款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帐,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刑法其余各章节分别规定了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金融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这些诈骗犯罪与本罪在主观方面和客观表现方面均相同,但在主体、犯罪手段、主体要件与对象上均有差别,较易区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 【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2025-04-18 14:42
诈骗案的认定标准是当事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公私财物,一般当事人满16周岁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诈骗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5~15天不等治安拘留并处500~1000元罚款,诈骗数额较大的按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根据诈骗数额等情节可以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3~10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刑事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诈骗案件都能按照刑事案件处理,诈骗这种行为也区别于一般的民事欺诈,现如今电信诈骗是非常猖獗的,诈骗犯可以想到的诈骗方式也花样百出,所以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提高反诈意识,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贪图小便宜。
2022-08-12 14:03
判断是否构成保险诈骗罪还需看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是否符合保险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只有符合其犯罪构成,才算是能够认定触犯保险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险制度和保险人的财产所有权。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险法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骗取较大数额保险金的行为。保险金是指按照保险法规,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待发生合同约定内的事故后获得的一定赔偿。3、主体要件犯罪主体为个人和单位,具体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保险金之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
2024-07-08 09:57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2、诈骗未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诈骗目标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定罪处罚。
2024-09-13 10:28
共同诈骗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022-09-08 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