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但是不进行实际执行: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七十周岁以上的;
(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一条 对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2024-10-23 09:53
治安拘留的判定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存在违法行为的情况:当事人得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上列明的违法行为,而且这个行为要根据情节的轻重和实际情况来处罚。
2.违法事实的真实性:如果违法事实不成立,那就不用处罚了。
3.是否涉及到犯罪:如果违法行为已经或疑似涉及到犯罪,那就要送到法院去追究刑事责任。
4.跟其他违法行为的关系:如果在处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时候,发现当事人其实还干了别的违法事情,那么应该通知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来管这件事。
5.特定情况下的拘留条件:比如正在准备犯罪、正在偷东西或者偷完东西就被抓个现行的情况;被受害人或者其他目击者指控有罪的行为;发现家中或住所内有犯罪证据的情况;犯罪之后自杀、逃跑或在逃的情况;可能破坏、伪造证据或串供的行为;不说自己真实姓名、住址或身份信息的情况;以及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成群结伙作案嫌疑的情况。
6.年龄和行为能力的限制:行为人要在十八岁到七十岁之间,还要有能力违规。
7.行为的性质和社会危害性:当事人干的事情影响了社会公共利益,但还够不上判刑的程度。
8.警告、罚款没用的时候:如果警告、罚款这些轻微的处罚对当事人来说根本不管用,那就需要依据法律来执行拘留了。
2024-09-12 15:26
行政拘留是一种重要的也是常见的行政处罚的种类。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专指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如果公安机关掌握新证据,当事人涉嫌刑事犯罪需要限制人身自由的,可以实施刑事拘留。
2022-09-13 17:06
免于刑事处罚的条件为: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2022-09-09 15:49
刑事拘留保释的条件有,对象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是患有重病的人,怀孕、哺乳期的妇女,以及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的犯罪分子、被告人。
2021-04-22 14:51
1、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2、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人民检察院决定拘留后,由公安机关执行。刑事拘留最长时限为37天(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到30日。检察院必须在7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司法拘留一种是指在民事、行政诉讼或法院执行过程中,对妨害诉讼活动(如:作伪证、冲击法庭、妨害证人作证、隐匿转移被查封、扣押的财产、阻碍法院工作人员执行公务、逃避执行)等,由人民法院直接作出的拘留决定,属于强制措施,依据的是《刑法》或《诉讼》,最高期限为十五日,由法院将被拘留人交公安机关看管,不服的可向法院申请复议,拘留期内,由法院决定提前解释或期满释放。司法拘留还有一种: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对严重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负民事责任的行为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