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自行中止了杀人行为且阻止了犯罪的结果发生,就是犯罪中止。因此,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中止,需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符合条件就是中止,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2-05 15:29
故意杀人罪的认定如下:
1、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客观要件,首先,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以构成;其次,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再次,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
3、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4、故意杀人罪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2024-05-13 11:01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为骗取保险而故意的,同时构成保险诈骗罪和故意罪,根据择一从重原则,应以故意罪定罪量刑。我国刑法对故意罪的量刑跨度很大,保险犯罪故意是三年以上到死刑。主犯一般在十年以上,从犯视情节处十年以下三年以上徒刑。在司法实践中,过激的多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4-05-28 14:21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
2024-05-21 13:58
故意杀人罪需要的犯罪构成有: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客观方面必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且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应具有因果关系。主体是已满14周岁的人以及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犯故意杀人,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人。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
2024-12-18 09:36
间接故意杀人罪的认定标准是: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客观要件是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