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中不可以约定担保条款,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直接管理,听从用人单位的安排,劳动者的工作实质上代表了用人单位的经营活动。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担保合同,就将经营的风险转移到了劳动者身上,用人单位作为管理者就不再承担任何责任了,劳动者作为担保人,承担不合理的风险,违反了公平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2024-12-09 17:17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违约金条款是否有效,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符合《劳动合同法》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情形如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违反竞业限制条款的,只要是当事人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且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法律会对这一约定予以保护,认定这一约定有效,约定违约金要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否则该约定就是无效的。
2025-02-27 16:48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工伤负有法定的责任和义务,不能通过合同约定的形式予以免除。对劳动者进行保护,在我国宪法中已有明文规定,这是劳动者所享受的法定权利。劳动合同中约定工伤概不负责的条款,属用人单位免除自己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不符合公序良俗原则,应属无效的民事行为,因此劳动合同中约定工伤概不负责的条款无效。
2022-08-12 14:14
劳动合同应约定以下条款: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合同期限;社会保险;劳动报酬;其他。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最迟不能超过一个月。
2022-08-19 09:18
劳动合同应约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条款;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纪律条款;劳动合同终止的条款与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条款。
2022-08-12 10:41
合同中没约定仲裁条款的,不能申请仲裁。
合同出现纠纷争议时,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解决。但是,我国《仲裁法》规定,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因此,
合同中没约定仲裁条款的,不能申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