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通常被定义为职工作者在执行本职工作过程中所导致的身体伤害。
在此基础之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当劳动者因工作过程中的事故、伤痛或因特定岗位所引发的职业病而必须停止工作接受治疗时,他们在这一时期内的工作单位应当按照其在正常工作期内的标准工资和福利待遇,全额and按时地向员工支付相关费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的停工留薪期限原则上不应超过12个月。
若遇特殊情况或者病情严重者,经由所在地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后,可酌情予以适度延长,但同样需要遵守该期限不超过12个月的原则。
劳动者在被确定工伤伤残等级以后,以上述薪酬待遇将不再发放,同时将依照相关法规来享有伤残抚恤金;
另外,如果患者在停工留薪期满之后仍然需要接受治疗,那么就可以继续享受各类工伤医疗福利待遇。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后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
2022-11-29 08:59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2024-12-30 08:39
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为:
发生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已满12个月的,按工伤前12个月应发工资的月平均工资;
发生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未满12个月的,按工伤前实际工作月数应发工资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按合同约定的月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尚未约定或无法确定原工资额度的,按不低于本市职工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标准。
2023-12-25 11:19
工伤工资发放标准为:发生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已满12个月的,按工伤前12个月应发工资的月平均工资;发生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未满12个月的,按工伤前实际工作月数应发工资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按合同约定的月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尚未约定或无法确定原工资额度的,按不低于本市职工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标准。
2022-08-11 10:47
婚假工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计算。除此之外,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丧假、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一条规定:
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2022-09-21 14:16
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由于劳动法对试用期的规定非常原则,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条款,实践中用人单位往往利用试用期的“模糊规定”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试用期演变成了“白干期”“廉价期”,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获得的劳动报酬非常低廉,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