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 离婚后,父母仍是子女的法定监护人,监护权不因婚姻关系解除而自动丧失。但若一方存在严重损害子女利益的行为(如虐待、遗弃等),经法定程序可被撤销监护人资格。
具体分析
一、离婚不影响父母的法定监护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
监护权的法定性(第26-27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当然监护人,这种监护权基于血缘关系产生,不因离婚而自动终止。即使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另一方仍享有监护权,包括参与子女重大事项决策(如教育、医疗等)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义务的延续性(第1084条):
离婚后,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保护义务仍然存在。不直接抚养的一方需支付抚养费,同时保留探视权、监护权等权利。
二、监护权撤销的例外情形
若父母存在以下行为,法院可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第36条):
严重损害子女身心健康(如家暴、性侵);
怠于履行监护职责(如长期不探视、不支付抚养费导致子女生活困难);
其他严重侵害子女权益的行为(如强迫辍学、利用子女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八条 【夫妻抚养、教育和保护子女的权利义务平等】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2022-08-24 15:51
2022-08-24 10:37
且在一方在提出离婚诉讼前,必须先要求人民法院变更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在确定了新的监护人后,才能由新监护人代理精神病患者参加离婚诉讼。
2022-08-12 16:59
父母离婚后孩子的监护人的规定:未成年的监护人仍然为其父母。但若父母丧失监护能力或死亡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等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2022-08-20 09:42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法定监护人还是其父母,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因此,即使父母已经离婚了,也不影响其父母来担任法定监护人,依法具有监护能力。
2022-09-15 16:52
离婚了孩子跟爸爸,妈妈还是监护人。
夫妻离婚之后,依旧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没有抚养权并不代表没有监护权,两者是不同的含义。根据我国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一般情况下,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离婚后,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不变,任何一方均要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权利与义务。因此,监护权不因离婚而丧失,相反未获得抚养权的一方同时也应当通过支付抚养费,行使探视权等教育、抚养权利来间接的实现监护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