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需要去银行签订书面保证合同,如果担保人没有到场签字,贷款合同有效,但是担保条款不生效。担保合同的那部分无效。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双方无合同,则担保关系不成立。不需要担责。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五条 【保证合同形式】保证合同可以是单独订立的书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债权债务合同中的保证条款。
2022-08-05 15:40
“担保人与债权人签订保证合同,为债务人提供担保,必须到场签字。保证合同本质就是在保证人身上设定一个义务,应当由保证人作出同意承担保证责任的真实意思表示,所以担保人必须到场签字,如果担保人是单位,应当加盖单位印章或由法人代表签字。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3-02-17 13:58
担保人与债权人签订保证合同,为债务人提供担保,必须到场签字。
第三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这里的第三人即担保人,包括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
当债务人无法偿还欠款时,债权人是有权要求担保人进行偿还的。并且债权人是有权起诉处理的。
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民事诉讼法中的起诉,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因自己的或依法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予以审判保护的诉讼行为。如果想要起诉的,一般是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的,起诉状的内容一般包括:原被告双方的详细信息;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将起诉状提交至法院之后,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相关当事人。
起诉法院判决之后,在规定时间内,债务人不履行判决书的义务的,那么是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的。
民事执行,又称为民事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运用国家的强制力量,在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时,强制其履行义务,从而实现生效法律文书内容的一种诉讼活动。
强制执行有以下特征:首先执行只是国家机关实施的行为。执行权是国家的一项公权力,只能由国家机关行使,而不能由其他的单位或者公民个人行使。在我国,行使执行权的国家机关是人民法院。其次人民法院进行执行活动必须以生效的法律文书为根据。并且人民法院的执行活动具有强制性。最后人民法院的执行活动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民事执行中的保障性执行措施主要包括:法院搜查、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强制交付迟延利息或迟延履行金和继续履行。
所以,担保人是必须到场签字的。
2022-08-11 13:39
社保卡激活不一定须要去原发地银行。保卡除了去原发地银行激活外,还有以下激活方法:
1.参保人需持本人社会保障卡、身份证明原件,到对应银行营业网点激活社会保障卡,激活后医疗保险账户将恢复正常。
2.在医保定点医院,使用社保卡直接启用社保功能。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首次使用社保卡时,只需正常办理门诊或住院挂号登记业务,即可直接激活社保功能。
3.参保人员在医保定点药店,首次使用社保卡时,插入原医保卡,再按要求插入社保卡后,即可激活社保卡。
2022-09-02 16:44
违法。担保人因各种原因无法前往签字,要是真正的担保人知道是由你代替他签字,那么让他出具一份委托书。伪造担保人签字,该担保合同效力待定,没有经过担保人追认不对担保人产生法律效力。如果是这样的话,有可能涉嫌贷款诈骗罪;另外,如果从民事角度来说,就等同于不存在实际的担保人。
2022-10-27 15:25
已经签字表明对于所签内容已经清楚,因此算担保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第三人在借款凭证上签字或者盖章,但未表明其保证人身份的,如果通过其他事实能够推定其为保证人,出借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对借款承担保证责任;如果通过其他事实不能推定其为保证人,出借人无权请求第三人对借款承担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