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立合同的主体有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1.自然人,它既包括本国的公民,也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自然人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完全行为能力的人。
2.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并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包括:企业法人,机关、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3.其他组织,是指除了自然人和法人以外的单位或者机构。
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022-08-22 10:27
判决主文就是最后的判决内容,是针对当事人的具体诉讼请求作出的裁决;判决理由就是说理部分,结合案情援引法律条文,对将要作出的判决进行阐述和铺垫。判决主文就是“判决如下”后面的具体判决事项。判决主文是当事人双方陈述的事实,以及法院认定的事实判决主文就是最后的判决内容,是针对当事人的具体诉讼请求作出的裁决;
2022-08-12 13:44
合同债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利,主要有如下几项权能:
1、请求履行的权利。指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依据法律和合同规定,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如请求债务人依据合同的规定交付财产提供劳务等。
2、接受履行的义务。当债务人依据法律或约定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接受并永久保持因履行所的利益。债权人利益的满足在与债务人履行给付义务的结果,所以,债权人享受的给付受领权乃是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
3、请求保护债权。当债务人不履行不适当履行,请求国家机关保护,强制债务人履行,承担违约责任此种权利并非诉权而是债权的一项权能,常称为债权所具有的请求力。
4、处分权能。即债权人处分债权的权利。如债权转让债务免除、债务抵消。
2024-06-26 10:58
国家职业标准的主体部分是工作要求。国家职业标准由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比重表四个部分构成;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提出的综合性水平规定;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技能鉴定评价的基本依据。
2022-08-11 11:11
合同主体指的是什么?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主体指的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如果主体是自然人的,需要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
2022-08-12 11:24
劳动合同主体的变更,一般是指与劳动者签订合同的用人单位主体发生变更。实践中,引起主体变更的情况一般有两类,第一类是企业合并、分立的情况,第二类是企业将某些特定员工进行转让的情况。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