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被起诉方应当了解以下几种抗辩事由,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以下几种情况之一:1、专利无效抗辩。在答辩期内向国家专利复审委请求宣告专利无效,同时请求法院中止案件审理。2、非生产经营目的抗辩,《专利法》第11条规定,以生产经营为目的是构成侵犯专利权的必要条件。3、禁止反悔原则。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在专利申请,或维持专利权有效过程中所放弃的内容,不能再纳入专利保护范围。4、捐献规则抗辩。对于专利权人仅在说明书中记载,而未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方案,视为专利权人已将该技术方案捐献给社会,不得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主张上述已捐献的内容属于专利保护范围。5、现有技术抗辩。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方案,或设计,属于专利申请日前已公开的现有技术或设计的,不构成侵权专利权。6、先用权抗辩。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已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构成专利侵权。7、合同许可抗辩。8、诉讼时效抗辩。9、合法来源抗辩。如果被起诉方具备以上抗辩事由的一种或多种,可能免于或少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2022-09-09 16:50
在面对公司被告专利侵权这时候应该找专业的人分析一下是否真的侵权。如果分析后确定侵权或者侵权概率很大,那么可以考虑和解,尝试协商解决。如果分析后认为并不侵权那么直接应诉就可以了。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一方当事人主张该专利为现有设计的,可在一审、二审中提供证据以支持其抗辩主张,此证据属于新证据,应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之一。对于专利侵权案件,如果选择被告的住所地起诉,往往会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向侵权行为发生地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另外,根据具体案情,并结合起诉对象的不同可选择最佳的起诉地点,从而有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3-06-16 15:53
专利确认侵权的条件:1、形式要件:专利被授予,行为人为生产经营目的;2、实质要件:行为人存在故意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导致专利权人遭受实际损害。
2022-08-11 17:07
专利产品被侵权生产怎么处理?只要是以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侵权产品的,即构成专利侵权。应立即停止生产、销售、流通被控侵权产品。生产者、流通者、销售者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未售出的侵权产品不得再次流入市场销售,侵权人承担因纠纷而发生的合理费用。《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也就是说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销售侵权产品的行为是专利法禁止的,结合专利法第六十二条的相关规定,若明知故意销售专利侵权产品其行为属侵犯专利权的行为,销售者应当承担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2022-11-28 16:58
只要是以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侵权产品的,即构成专利侵权。应立即停止生产、销售、流通被控侵权产品。生产者、流通者、销售者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未售出的侵权产品不得再次流入市场销售,侵权人承担因纠纷而发生的合理费用。《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也就是说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销售侵权产品的行为是专利法禁止的,结合专利法第六十二条的相关规定,若明知故意销售专利侵权产品其行为属侵犯专利权的行为,销售者应当承担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2022-09-23 14:25
只要有下列特征的就可以认定为专利侵权行为:
1、有法律效力的专利权遭受侵害、被侵害的专利必须是有效存在的,如果行为人未经许可使用的专利是已经被宣告无效的专利或者是有效期已满,不再具有法律保护的专利的话,这种行为不构成侵权行为。
2、存在侵权的行为、行为人在行动上存在着侵害专利权人的专利权的举动;
3、侵权是为了以生产经营的方式谋取不法利益,如果行为人采取的是非生产经营的方式的话吗,这种行为不是侵权行为;
4、行为人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为人的行为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