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不报或者谎报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09-15 13:33
以下要素会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
(一)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二)主体要件: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
(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
(四)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
2022-09-19 17:03
构成谎报安全事故罪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
2022-08-11 15:22
构成谎报安全事故罪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
2022-12-02 17:07
构成谎报安全事故罪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侵犯的是安全事故监管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为对安全事故负报告职责的人员。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
2024-12-31 10:32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立案标准: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