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是由双方达成合意而形成的,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双方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一般情况下,如果在合同中没有特别约定生效时间或条件的,则合同应该在双方当事人均签字或盖章之时即生效,而不是签字并盖章后才生效。
当然,如果合同中有明确约定以当事人签字并盖章为生效条件的,则从其约定。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022-08-11 14:07
协议书在法律上生效。
因为协议书的实质也是合同的一种,只要该协议书是经过双方当事人的真实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后而订立的,且双方当事人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及该协议书的内容没有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的,就是合法有效的协议书,在法律上可以生效。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2-08-22 16:55
合同是由双方达成合意而形成的,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双方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一般情况下,如果在合同中没有特别约定生效时间或条件的,则合同应该在双方当事人均签字或盖章之时即生效,而不是签字并盖章后才生效。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 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2022-09-22 10:13
承诺书是否生效要看承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承诺书实际上是合同的一种,当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有效的承诺书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反映。承诺书的内容应当是当事人内心真实意思的表达,不能被强迫或威胁或利诱、欺骗等。
2、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承诺书的内容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可能导致承诺书无效。
3、没有侵犯他人利益。承诺人只能基于自己有权处分的物进行处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利益。
2022-08-12 13:48
一、债的移转为债的主体的变更。
债的的主体包括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不论是债权人变更还是债务人变更都为债的移转。债权人一方变更,债务人一方不变的,为债权移转,又称为债权让与;债务人一方变更而债权人一方不变的,为债务移转,又称为债务承担。若因债权人一方或债务人一方所参与的债都发生债权主体或债务主体变更,而发生人的债的移转,则为债的概括移转。
二、债的移转不改变债的内容与客体。
债的移转仅为广义的债的变更中的主体变更,因而债的移转并不改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债权与债务并不改变。所以移转与债的变更(狭义的债的变更)不同。变更是债权人与债务人间的权利义务的内容与标的发生改变,但债权人与债务人并无改变。
三、债的移转是以债权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的。
债的移转既是债权债务主体的变更,就必以债权债务的存在为前提。债的发生是指原来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而产生债的关系。债的移转就其受让人来说,是在自己原不享有债权或不承担债务的情况下,新取得债权或承担债务,但该债权债务并非新发生的,而是原来就已存在的。所以依债的移转而成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可称为债的继受主体,而非债的原始主体。
四、债的移转保持债的同一性。
债的移转引起新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出现。债移转后的债权债务与移转前的债权债务保持其同一性。因此,债的移转不同于债的更改。债的更改,又称为债的更替、债的更新,是指在原合谋的基础上成立一个新债以代替原债。
2022-08-12 14:12
承诺书是承诺人对相对人作出的书面承诺,其实质上也属于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承诺书有没有法律效力,需要看行为人是否满足下列条件:
1、行为人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做出承诺书是承诺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如行为人因被胁迫、欺骗等原因而做出的不是自己内心真实意愿的承诺书就无效。
3、承诺书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违反法律法规、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实际生活中,因种种原因有必要写承诺书的,需要符合上述条件,该承诺书才有法律效力,行为人违反承诺书中所作出的承诺的,相对人可以以该承诺书为证据,维护自己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