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法未实施不算犯罪。刑法只惩治实行犯,而不惩治思想犯。单纯的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所谓犯意表示是指将自己直接故意犯罪的目的明确地表达于外部的活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022-08-23 16:04
“关于“有犯罪想法但没有实施叫什么”问题需要看有没有为这个想法做准备,例如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如果有的话这种就属于犯罪预备,如果已经开始着手实施但是处于犯罪意志之外的原因没有得逞的就属于犯罪未遂。如果是仅仅是有犯罪想法,没有去准备、没有去实施的,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术语,也构不成犯罪要件。
犯意:实施犯罪行为的意图。只存在于内心之中。如果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方式流露出来,则成为犯意表示。犯意不构成犯罪。犯意表示一般也不构成犯罪,但有些犯意表示是其内容主要包括三类:(1)主观罪过,即一定的恶意;(2)客观罪过,即并非完全积极的犯罪意识;(3)无罪过,即无罪过但要负刑事责任的心理状态。前一种心理状态是积极支配行为的意识,是纯粹的犯意;后两种心理状态只是在犯罪时客观上存在的一种意识,并不直接支配犯罪行为,是不纯粹的犯意,但仍属犯罪的心理状态。
根据犯意的内容是特定还是不特定,区分为一般犯意和特殊犯意;根据犯意表现形式的不同特征,分为故意、过失和疏忽。”
2022-08-25 14:29
不算。共同犯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都必须是犯罪行为,并且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结成一个有机的犯罪行为整体。
《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2025-01-14 15:38
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刑法规定的八类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四是不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2022-08-08 10:24
对于未遂犯,当然要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就是是犯罪未遂也算犯罪的。首先,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由于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要确定对于犯罪未遂是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最后,在确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确定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行为未得逞的状态。
2022-08-08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