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
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实施管理和保护的法律资格。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2022-08-10 15:09
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
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实施管理和保护的法律资格。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2022-08-10 15:04
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
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实施管理和保护的法律资格。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2024-04-30 13:39
强奸指的是在对方不愿意的情况下,通过暴力或者胁迫强行发生性关系行为;
而猥亵的程度较强奸要轻一些,没有发生实际的性关系,但是可能在对方不愿意的情况有所动作,但强奸和猥亵都是强行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是通过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等手段方法,具体的区别有以下:
1、猥亵一般指的是行为人以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使用性交以外的方法所实施的淫秽行为手段,或者对未成熟青少年进行的性骚扰,即使在对象不清楚意图和没有违抗导致顺从行为人的情况下,也可视为猥亵。
2、强奸,又叫性暴力、性侵犯或强制性交,是一种行为人违背被害人的主动意愿,通过暴力、威胁、胁迫或伤害等手段,强迫被害人与自己进行肉体上的性行为的一种行为。
2025-03-18 14:07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1、盗窃罪和诈骗罪虽然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占有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但所采取的犯罪手段不同。
2、盗窃罪表现为秘密窃取,犯罪分子采取公私财物所有人、保管人未发觉的手段、方法,将财物据为己有,如顺手牵羊、深夜撬门扭锁、公共场所扒窃的手段等。
诈骗罪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常见的诈骗方法有编造谎言、假冒身份、伪造文书或者证件、涂改单据等,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后主动处分自己的财产。
2024-04-30 11:22
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
(1)犯罪主体不同。
前者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资产的人员;
后者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
(2)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不同。
前者侵犯的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仅限于公共财物;
后者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其中既包括国有、集体性质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公共财产,也包括私营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私人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