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法院口头宣判后不可以随便更改判决结果。判决结果出来之后是不是随意变动的,判决书的结果跟当庭宣判的结果是一致的。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行更改的。
1、如果只是判决书中存在笔误,不影响具体判决结果的,则可以直接由原审法院通过裁定的方式进行更正。
2、如果是一审判决尚未生效的,则当事人可以在上诉期内上诉,如果经二审法院审理,认为原判决金错误的,则可以依法进行改判。
3、如果判决已经生效的,但判决确系错误的,则可以由当事人通过申诉、法院主动提起重审、检察院进行抗诉等方式,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来进行改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六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对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可以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也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
2022-08-09 10:53
2022-09-05 17:00
2022-09-22 11:25
刑事案件判刑后可以更改罪名,但是不能随意更改罪名。法院对刑事案件作出判决后,如果案件进行二审或者再审的,有证据证明原判决是有错误的,那么就会进行改判。一般情况下,法院判决书都是司法裁定,所以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如果对法院的判决不满,可以提起上诉或是提起申诉,对于确实判决有误的,也就只能由二审判决推翻一审判决,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我国实行的是二审终审制度。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所以说,当庭宣判后如果确实存在判断有误的,可以更改罪名,但是没有判决错误的,是不能更改的。
2022-09-22 14:31
刑事案件法院开庭后二个月以内宣判。在没有延期审理、中止审理的情形下,刑事公诉一审期限为1个半月,经高级法院批准最长为2个半月。一旦出现延期审理、中止审理的情形,审判期限就要中止计算或者重新计算。诉讼案件经批准,可延长两个月,有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情形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再延长一个月。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刑事上诉、刑事抗诉案件经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可延长一个月,审判实践中,由于法院的案件过多,所以延期审理的情况屡见不鲜。
是在开庭之后的两个月之内宣判,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在经过法院的批准之后进行延长时间。在取得新的证据的时候,还可以进行延期审理,如果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原因,还可以中止审理。
2022-08-12 15:23
取保候审和多久判刑没有直接的关系。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