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劳动纠纷办法:1、协商程序。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寻找纠纷解决的具体方案。与其他纠纷不同的是,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一方为单位。一方为单位职工,因双方已经发生一定的劳动关系而使彼此之间相互有所了解。双方发生纠纷后较好先协商,通过自愿达成协议来消除隔阂。2、申请调解。调解程序是指劳务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务纠纷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根据《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委员由单位代表、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一般具有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又了解本单位具体情况,有利于解决纠纷。除因签订、履行集体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外均可由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但是,与协商程序一样,调解程序也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且调解协议也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反悔,同样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3、仲裁程序。仲裁程序是劳务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的程序,是解决劳务纠纷的重要手段,申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选择程序之一,也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即如果想提起诉讼打劳动官司,务必要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4、诉讼程序。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十九条 【营利法人的章程】设立营利法人应当依法制定法人章程。
2022-11-30 14:01
解决方式如下:一、沟通协商解决。不管是在职还是离职,不管是无故拖欠工资还是不发工资,都应先通过正常的渠道,与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商,搞清楚拖欠或不发的原因,再选择合理的方法去处理,给事业单位和个人留有余地,要知道做事先做人,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妥善处理。二、协商失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到法院起诉。通过与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交涉,沟通协商不成,那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维权需要自己搜集或者保留一些证据,能够证明你与这个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比如工作牌、工资卡、考勤记录等任何一个,或者是单位给你交的保险是最好的证据。
除了以上两种渠道外,应理性对待纠纷,千万不要用过激的言行来处理,以免事态恶化,使自己受害更加严重或者使自己从受害方变为加害方。
2024-06-26 11:03
1、劳动纠纷案件一般是通过劳动调解或者仲裁解决的,申请劳动调解、仲裁的,可以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程序提出。
2、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调解。
3、调解不成,申请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仲裁。
4、仲裁不成的,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5、如果没有劳动保障部门的调解或仲裁文件,法院不会受理劳动合同纠纷案件的。
2024-06-11 14:01
1、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应该在一个月内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工伤认定报告出来,工伤职工治疗结束出院后影响劳动能力的,向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
3、用人单位与工伤职工协商工伤赔偿,如果无法达成一致赔偿意见,工伤职工可以向事故发生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申请工伤赔偿;
4、双方提供证据,经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后,按裁决书执行;
5、如果用人单位不执行裁决书的工伤赔偿,工伤职工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工伤赔偿。
2022-08-12 16:57
劳动纠纷案件的仲裁和审理均有具体的期限,但劳动纠纷何时能够解决,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2024-05-29 13:37
合同纠纷的时效如下:
1、因合同民事法律行为引起的纠纷,其诉讼时效期限是三年,仲裁期限是一年内。
2、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3、但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4、特殊情况申请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