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报警。数额不大的,属于一般的民事纠纷,可以由民警调解处理;欺诈数额较大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5-02-25 09:58
装修被骗了当然得报警啦,说到诈骗这种事情啊,警察叔叔可是很愿意帮你立案的哦。说白了嘛就是有人故意想霸占别人的财产,但是采取的手段却是撒谎欺骗人家,这样的钱如果金额够大的话就构成诈骗罪啦。所谓的诈骗就是那些人啊,他们想方设法地不想给别人钱,就找各种借口去忽悠你,让你不知不觉地上了他的当,然后把你的大笔钱财占为己有呢。普通诈骗罪这种事儿其实归刑侦部门管,跟咱们平时常说的经侦部门可不是一回事儿呢。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小伙伴们可以直接去他们所在地的派出所或者更高级别的分局刑警队报案,告诉他们你被骗了多少钱,然后让他们处理吧!
2022-09-13 10:06
消费诈骗可以报警。
如果是欺诈消费者,我的意思是不诚信经营或者以次充好等等,这些都是工商部门管理的,还有个部门叫消费者协会,但是如果经营者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或者《刑法》之后,警察就会管。要构成诈骗罪,首先要虚构事实,第二要获得不正当利益。
如果构成诈骗罪,金额小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理,也就是行政拘留和罚款。如果金额足够(每个地方标准不一样),就会刑事拘留,直到最后法院判刑。
价格欺诈到消协投诉不成,可以到法院起诉解决。
2022-09-13 10:05
首先,欺诈方主观上具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欺诈一方明知自己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且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欺诈人主观上有欺诈的恶意。多数情况下,欺诈人主观上的欺诈故意十分明显,也易于认定,但在少数情况下就很难认定。比如销售者出售产品,向消费者陈述时,销售者并不肯定陈述的真伪,但仍向消费者作出陈述,以致因陈述事实的虚假性而导致消费者陷入错误。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陈述的一方,即销售者具有欺诈的故意,因为销售者不能判定其陈述的是否真实,也就不能以真实的事实陈述给消费者。在陈述时,销售者应当知道该事实若是虚假的,会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因此,这种情况可认定销售者具有欺诈他人的故意。
2022-09-26 17:06
2022-09-29 10:09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