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顾问团
2020-07-31 08:10 回复
《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对抢夺罪进行了规定。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趁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是一般财务。
抢夺取得财物的数额越大,刑罚越重。行为人以非法占有手机为目的,编造理由借手机。
被害人交付手机是基于出借手机供其使用,对手机仍有占有的意思,并非是陷入错误,在有瑕疵的意思之下对手机做出的处分行为。手机尽管到了行为人手中,但并未脱离被害人的视线和可以支配、控制的范围。
行为人趁其不备携手机逃跑的行为,主观上不具有与被害人成立一个借用关系的真实意思表示,其最终需要获得手机所有权的想法是违反被害人的意思表示的。客观上,行为人对手机只是物理上的持有,临时性的享有手机的使用权。所以应当以抢夺罪定罪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