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法律咨询、律师咨询

搜索 咨询

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要依据

法律顾问 2021-11-27 15:20 标签: 入党
视频看完了,您的法律疑惑还没有解决?
添加律师助理微信 y17105165271 详细咨询
重播
复制微信
视频内容

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要依据如下:1、考察政治立场。着重考察他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治态度,特别是在重大思想政治斗争中的表现。2、考察思想觉悟。主要看他们入党动机是否端正,是否坚信共产主义,是否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否有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3、考察工作表现。4、考察组织纪律观念。主要看他们能否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社会秩序、社会公德,对于那些曾经违犯党纪国法的同志,要了解清楚他们是否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改正的表现。5、考察群众观念。主要看他们能否广泛联系群众,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是否坚持原则,敢于向坏人坏事和不良倾向作斗争。

法律依据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第八条 在入党申请人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应当采取党员推荐、群团组织推优等方式产生人选,由支部委员会(不设支部委员会的由支部大会,下同)研究决定,并报上级党委备案。

更多>> 相关视频推荐
  • 实施宪法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 01'31''

    实施宪法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

    张华东律师 张华东律师

    一、确认和巩固作用 宪法是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问题的国家根本法,它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基本制度确认下来,将统治阶级在各方面的意志集中表现为国家意志,从而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 二、限制和规范作用 宪法通过规定国家机构如何组成、这些机构有哪些职权、这些职权如何行使等内容,把国家机构的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 宪法通过规定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不仅能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避免或减少冲突和内耗,而且使各国家机关权责分明,运行有序。 三、指引和协调作用 宪法作为法律规范具有指引作用,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 四、评价和宣传作用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评价作用。宪法的评价具有广泛性,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在宪法中找到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宪法的评价具有集中性,宪法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阶级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最基本的依据。

    2022.02.09
  • 我国著作权法判断侵权的主要依据 00'55''

    我国著作权法判断侵权的主要依据

    我国著作权法判断侵权的主要依据。根据《著作权法》可知,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2、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3、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5、剽窃他人作品的; 6、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都属于侵权行为。

    2021.11.27
  • 申请入党的年龄 00'40''

    申请入党的年龄

    曹成建律师 曹成建律师

    年满18岁可以入党。党章规定:年满18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是因为:一般来说,一个人到了18周岁才算成年,才能有比较确定的政治判断力,才有能力确立自己的政治信仰和终身志向。 同时,党章规定申请入党的人必须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外国人不行,必须是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 【法律依据】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条,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 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1.11.19
  • 文件保密期限最长可以确定为多少年 02'10''

    文件保密期限最长可以确定为多少年

    胡沅华律师 胡沅华律师

    党政机关公文的保密期限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但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五条: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 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第十八条 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变更,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变更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

    2021.11.26

赵庆隽律师

山东瀛岱律师事务所

婚姻家庭 债权债务 合同纠纷 法律顾问 公司法务
咨询律师
相关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