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办理一个数字证书,简简单单就能入账400元”。这时候你会心动吗?小心!你的身份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套取进行不当牟利,自己莫名其妙被成为公司法人,甚至名下欠下巨债...
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需引起重视。生活中,我们经常受到广告推销电话、垃圾营销短信的困扰,可能是个人信息被不法商家泄露了!记者今日了解到,广东兴宁法院就审结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被告人张某、刘某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同时被告人张某、刘某承担损害赔偿费用,并登报公开赔礼道歉。
日前,丹阳法院发布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案件起因竟是一场复杂的感情纠纷。据介绍,2020年5月下旬,小凝突然发现汽车轮胎不太正常,就将车子开到汽修厂检查汽车轮胎。而当车子被机器架起来之后,发现汽车副驾驶位置的正下方吸附着一个黑色盒子,拆下来发现竟然是一个GPS定位装置。
近日,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审结北京市首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被告人李某因买卖900万余条个人信息,被顺义区人民检察院提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获利20万严重。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中单位犯罪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根据规定,单位有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刑。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为: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 以上的;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 以上的; 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等。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判刑规则: 1、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一般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2、如果存在特别严重情节的,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如果单位犯本罪则对其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责任人员判处本罪个人犯相应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