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我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协助网络诈骗,是指为网络诈骗提供帮助或技术服务等,属于网络诈骗的从犯。我国法律规定,从犯可以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如果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他人造成犯罪,不被认为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
共犯能判刑。在共同犯罪中,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主犯,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过失犯罪不可以成立共犯。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它的主观要件是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包括共同犯罪人对共同犯罪有性质相同的故意心态和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意思联络的。因此,二人以上过失犯罪的,不按照共同犯罪处理,而是按照个人犯罪处理。
教唆他人打人一般可以是共犯。但是对于是否构成共犯关系需要通过打人者的实际年龄进行分析,教唆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有精神病的人,不构成共犯关系,只对教唆人单独定罪量刑。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构成共同犯罪,按照其犯罪部分和犯罪大小确定主犯、从犯进行量刑。
是的,狭义的共犯包括教唆犯和帮助犯,而狭义的共犯是与正犯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正犯是指实施了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行为的人;而共犯是指没有亲自实施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只是通过教唆或帮助正犯的方式来参与正犯行为的人。
共犯和从犯的区别。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要求参与人员二人以上,二人都构成“犯罪”(这里的犯罪指不法,不要求罪名相同,不考虑责任年龄和能力),二人有共同故意、共同行为。共犯中的罪犯区分主犯和从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这里,主犯与从犯,不法是共同的,但责任是分别的。从犯属于共犯的一种,两者之间有从属关系。除了从犯,共同犯罪中还可能存在教唆犯、胁从犯、间接正犯等等。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这就是我国刑法关于从犯的法定概念。从犯,从其在共同犯罪中所处的地位看,从属于主犯;从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看,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对于共同犯罪中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应当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共犯认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持有毒品,数量较大,而行为人拒不说明毒品的来源、去向,司法机关也难以进一步查证的,在对行为人已经排除了共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可能,并排除了共同窝藏、转移毒品或者共同盗窃、抢夺或共同抢劫的可能性情形下,可以以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共犯处理。 2、如果两个以上的行为人系同一家族成员,且行为人均在案件中起着主要作用,并且共同具有为逃避查处而藏匿毒品、转移毒品等恶劣情节的,则可以认定为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共犯。 3、如果行为人为吸食、注射毒品者代买用于吸食、注射的毒品,所买毒品数量较大,而代买者又并非为了获利的,可以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共犯论处。 4、两个以上吸食、注射毒品者在共同购买、共同运输或共同储存用于自己吸食、注射的毒品过程中被查获,没有证据证明其实施了其他毒品犯罪行为的,只对其中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已经达到较大标准的人认定为非法持有毒品罪,没有达到较大标准的,不能定罪。
两人谋划抢劫一人没去也算共犯。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两人谋划抢劫一人没去的,没去的人可构成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明知对方饮酒,当事人将车交由对方驾驶,当事人坐在副驾指挥驾驶的,属于危险驾驶罪的共犯,双方共同承担刑事责任,一般是处6个月的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