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条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 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中单位的义务是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法律依据】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六条,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
在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 负责人应当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停靠点,并向交通工具的营运单位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交通工具上发现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需要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其负责人应当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停靠点,并向交通工具的营运单位报告。 交通工具的前方停靠点和营运单位
在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 负责人应当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停靠点,并向交通工具的营运单位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交通工具上发现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需要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的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其负责人应当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停靠点,并向交通工具的营运单位报告。 交通工具的前方停靠点和营运单位
医疗机构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方式是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法律依据】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
被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 需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法律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 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
故意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触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判刑死刑。 【法律依据】 《刑法》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医疗机构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的方式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法律依据】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
拒绝接受检疫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构成犯罪,涉嫌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法律依据】 《刑法》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未经批准擅自设卡拦截、断路阻断交通等行为,可能涉嫌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触犯“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交通工具罪”,最高判刑死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