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一般是不会翻看手机的,但手机要交由拘留所统一保管。 我国法律规定,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应当对被拘留人的人身和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被拘留人的非生活必需品及现金,由拘留所登记并统一保管。检查发现的违禁品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应当移交拘留决定的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刑事拘留37天后可以有以下几种处理结果: 1、逮捕。事实清楚,证据充足,经检察院批准逮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2、释放。针对的是无罪或证据不足的情形,即没有证据证实或证据不足以证实其所涉的罪行。 3、释放。同时处行政拘留(可以折抵,不需要再执行行政拘留),针对的是罪轻,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要追究行政责任。 4、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针对的是没有逮捕必要和证据不足,需要继续侦查的。
需要注意的是,刑事拘留七天,只是对单人单案的最长羁押期,期限内,公安机关应报检察院批准逮捕,而不是直接放人。一般案件公安机关应在七天内提请审查批准逮捕,但是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刑事拘留的情形包括: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等等。
刑事拘留最长期限的计算公安机关提请批捕的最长期限三十天加上检察院作出决定的七天,共三十七天。
被刑事拘留过的可以买社保。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用人单位的可以由用人单位依法缴纳社保
第二次醉驾一般刑事拘留十天以下。第二次醉驾指第一次醉驾行为,已经被处罚过之后,又实施了醉驾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具体拘留多少天,要根据醉驾的酒精含量、危害程度等确定。
刑事拘留保释的条件有,对象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是患有重病的人,怀孕、哺乳期的妇女,以及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的犯罪分子、被告人。
行政拘留可以转刑事拘留,而刑事拘留是不能转行政拘留的。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法所规定,行政拘留是治安管理处罚法所规定。这两大部门法都没有规定刑事拘留可以转变、抵扣行政拘留,也没有共同的上位法规定可以转变、抵扣。2004年公安部《关于刑事拘留时间可否折抵行政拘留时间问题的批复》说“经征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同意,如果行为人依法被刑事拘留的行为与依法被行政拘留的行为系同一行为,应当将其刑事拘留的时间折抵行政拘留时间。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刑事拘留的,应当依法给予国家赔偿。但是,如果因同一行为依法被裁决行政拘留,且刑事拘留时间已经折抵行政拘留时间的,已经折抵的刑事拘留时间不再给予国家赔偿。”但在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公安部的文件显然是越权的。之后,2013年1月施行的公安部《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84条也规定,刑事案件撤销后,可以移交行政处理。但部门规章,显然也不应涉人身自由抵扣,这个本该是法律规定的立法内容。
法律规定刑事拘留最长期限为三十七天,没有四十四天的情况。需要逮捕的,一般在拘留后三天之内公安会向检察院提请批捕,可以延长一到四天,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检察院七天内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