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追偿劳动报酬纠纷有前置程序。劳动争议应当先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能依法再提起诉讼。
1、仲裁前置程序指劳动争议当事人要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劳动争议需要先仲裁后诉讼。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 3、单位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不是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必经程序。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通过单位单位调解委员会解决,也可以不经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行政复议一般不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适用复议前置程序的案件如下: 1.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确认案件。 2.治安管理处罚案件。 3.纳税争议案件。 行政复议前置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在寻求法律救济途径时,应当先选择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而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如果经过行政复议之后行政相对人对复议决定仍有不同意见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工伤认定前置程序是确认劳动关系。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通过以下凭证确认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劳动者填写的招用记录;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 其他。
工伤认定前置程序是确认劳动关系。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通过以下凭证确认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劳动者填写的招用记录;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