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而另一方不同意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我国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离婚方式可供选择。根据协议离婚不成,可以选择诉讼的方式进行离婚,诉讼离婚不需要经过对方同意即可离婚。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居住证有效期满的,持证人须在期满前三十日至期满后十五日内,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办理延期手续。同时要注意以下续办事宜: (1)在居住证到期前1个月之内,到原材料申报点办理续办。 (2)原居住证有效期到期后自动作废。 (3)所有的申报材料均需核对原件。 (4)申报材料须本人或单位人事部门人员递交,不得代办。
解除合同的方式包括协商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 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合同,也可以约定合同解除的情形,出现约定情形或者法定解除情形的,解除权人可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通知到达对方时,合同解除。 对于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
首先要确定是一般保证人还是连带保证人。 一般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如果是连带责任保证,那么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有权请求担保人承担责任。
目前我国身份证可以在异地办理了。在异地身份证丢失了,可以去居住地的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新的身份证。申请补领的需要交验居民的户口本,或者是居住证,办理成功后,在规定时间内持领证回执,到异地受理点领取身份证。 在身份证补领期间,急需使用居民身份证的,可以申请领取临时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办理。
不发工资又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先去找公司领导进行协商,索要拖欠的工资。如果公司继续拖欠,问清楚拖欠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公司暂时周转不开,此时让公司老板或财务打一张欠条。 (2)如果与公司协商无果,那么就去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告知公司负责人电话,让劳动监察大队进行处理,一般问题到这里就可以得到解决。 (3)如果劳动监察大队处理无果,那么此时就需要收集相关证据,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劳动仲裁。
先协商协商不成向法院起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网上被骗了钱的,一般情况下建议报警,由警方协助帮忙找回即可。因为这种骗钱行为已经涉嫌诈骗罪,可以直接拨打110报警中心的电话。报警后按照事实情况如实表达。一般被骗的金额达到立案标准的,警方会很快出警,尽快破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北京社保断交可以补交。社保补缴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社保中断缴费,中间几个月没有缴费,而现在由于招调或者落户其他原因,需要补之前没有交到的部分,从而获得完整的社保时间段,以确保招调落户等工作正常认可。北京社保补缴方式有: 第一种:就是你断缴了以后,然后入职新公司后,找新公司单位协商,看他们是否可以给你往前补缴,如果可以,你自己出钱,让公司帮你补上,这种方式是最合适的。如果协商不成,就不行了,这种得看公司,通常小公司是可以帮员工这个忙的,大公司一般都不行。 第二种:就是如果你断缴的是最近的三个月,你是可以自己通过支付宝里进行补缴的,在支付宝里的生活号里面搜索思维加速,里面是可以自己花钱补的,但也是只限于最近三个月,超过的就不能补了。
拖欠农民工工资最快最直接的解决方法是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履行下列职责:(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条规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履行下列职责:(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