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看具体情况是什么原因,是不是属于公安机关管辖,够不够立案条件。受案范围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组织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认同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比如普通的基层法院不能受理涉外专利侵权案件,所以,当事人一定要明确是否在该法院受理的范围内。如果公安机关不受理的话,可以到上级部门去投诉或者申请复议。
大车蹦石子,建议报警处理的,然后交警会根据现场划分责任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派出所可以直接受理各种案件,包括诈骗案。遇到诈骗,第一时间要报警,可直接打110,也可到就近的派出所。110报警后,也会由辖区派出所出警办理。派出所是可以受理数额较小的诈骗案,但是诈骗案的涉案金额较大,可能构成诈骗罪的话,需要把案件移交到公安局立案,进行刑事侦查。依据相关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构成诈骗罪。
报警后警方会受理,但不一定立案。如果认为不构成刑事犯罪的,往往就不立案了。一般情况下,在七天以内决定是否立案。公安机关接到犯罪线索,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为维护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电话12377的权威性、公信力,廓清12377举报受理范围:1、互联网金融借贷。2、网络违法犯罪行为。3、网络敲诈删帖。4、网络虚假违法广告。5、网络交易纠纷。6、知识产权侵权。7、邮件电话骚扰。8、盗版侵权。9、假媒体假记者。10、涉黑涉恶违法犯罪。11、网络文化表演等市场经营活动。12、 电信用户服务。
交通事故发生尽快报警。交通事故当事人可在交管部门交通事故认定书下达后10个工作日内提出调解申请,期间双方当事人有一方未向交管部门提出申请,交管部门不再受理双方虽提出调解申请,但通过调解未达成协议可诉诸法院。损害赔偿的调解期限为三十日,公安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延长十五日。对交通事故致伤的,调解从治疗终结或者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致死的,调解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交通事故仅造成财产损失的,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不予受理和驳回申请有什么区别。一、适用阶段不同。不予受理是在当事人起诉之后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前的“审查”阶段作出的;驳回起诉是立案后审理审结前作出的,对于人民法院尚未立案的案件不适用驳回起诉。 二、法律依据不同。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依据的是程序法。三、解决的问题不同。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解决的是程序问题,是对当事人的起诉权的否定。 四、法律效力不同。虽然一旦发生法律效力,两者的当事人都不得对这个争议的法律关系以同一理由提起诉讼,但二者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不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起诉被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后,当事人还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五、诉讼当事人不同。不予受理发生在立案前,法院没有受理,当事人起诉的被告没有应诉参加诉讼,裁定书不能把起诉的被告列为诉讼当事人。 六、适用法律文书和上诉期限不同。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适用裁定,上诉期限均是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 七、适用程序不同。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仅适用第一审程序。 八、诉讼费收取及承担情况不同。不予受理不收取诉讼费,而驳回起诉应收取诉讼费,诉讼费由起诉人交纳并承担。
不予受理、驳回起诉和驳回诉讼请求这三种裁判结果在我国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中均存在,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点:性质不同,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是原告的起诉不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即没有起诉权,而驳回诉讼请求是原告丧失了实体权利,也就是无胜诉权;适用法律不同,适用阶段不同,采用的裁判形式不同。上诉期限不同,案件受理费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受理案件到立案要多久?得看是什么案件。1、对刑事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十五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决定立案,并书面通知自诉人或者代为告诉人。 2、对民事案件,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受理报案后,如果案件不符合立案标准的,应该在三日内向报案人送达不立案的告知书。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