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刑法中贪污罪与受贿罪的主要差异之处如下所述: 首先,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贪污犯罪的审判量刑标准为: 除非贪污金额相对较小或存在其它轻微情况,否则将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严厉惩罚,同时还需缴纳相应罚金以示惩戒;其次,若贪污数额较为庞大或者涉及更严重情节时,则将按照法律法规判处三至十年内的有期徒刑,同时罚金或者没收个人财产亦是不可省略的附加刑罚手段;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一旦贪污行为达到极其恶劣的程度,例如贪污数额高达巨额或者是存在更加严重的违法情节,那么其将会面临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者终身监禁,除此之外还须支付难以承受的罚款或者没收所有个人财产以彰显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我国刑法修正案九对受贿罪进行了新的司法解释,其中规定了受贿罪新增了终身监禁以及三档刑法的原则,那么在对受罪罪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处罚时会根据受贿罪的涉案情节以及涉案的金额来确定,如果受贿导致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会处以死刑。
受贿罪既遂的刑事责任要根据受贿金额的大小、受贿情节来判决。 1、受贿数额在3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受贿数额在20万以上不满3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受贿数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1、受贿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受贿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受贿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受贿罪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及公私财物所有权。 受贿罪严重影响国家机关的正常职能履行,损害国家机关的形象、声誉,同时也侵犯了一定的财产关系。 受贿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送礼就大不一样了,这包括送礼的对象不一定是国家工作人员,更重要的是,送礼不是以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也不会对国家或社会利益造成损失。 送礼仅表示感激、答谢或维系某种特殊关系的一种情感传递,送礼也是一种传统礼仪。
单位受贿罪可以追究的刑事责任如下: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的主体是国有单位。它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受贿罪区别的关键是犯罪主体不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而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除此之外,客体也不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客体是公司、企业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受贿罪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
刑法中关于受贿罪既遂的量刑规定是:受贿数额较大或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受贿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受贿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受贿罪既遂: 1、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2、如果是数额巨大的,判三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3、如果是数额特别巨大的,判十年以上有期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如果是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判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受贿罪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及公私财物所有权。受贿罪严重影响国家机关的正常职能履行,损害国家机关的形象、声誉,同时也侵犯了一定的财产关系。 受贿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