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属于民事纠纷,可以进行报警处理。 报警之后,警察会对双方进行调解,如果调解完之后,对方还是不给货款,可以到法院进行起诉,法院会对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并给予解决办法。 根据我国《民诉法》规定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只要辱骂短信干扰到正常生活都是可以报警的,但是否受理却要综合结合辱骂的手段、性质等来判断的,不是单单以辱骂短信的条数来判断。 有下列行为之一,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家里有人失踪,你可以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个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并不存在所谓失踪超过24小时才能报警的说法。如果失踪的是儿童或者有证据证明失踪人员可能会有人身危险,公安机关一般会立即处理。但如果失踪的是正常成年人,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一般是先进行记录备案,如果超过24小时或更长时间,失踪人员仍没有消息,公安机关会采取行动。
人口失踪报案一般都是以24小时作为时间限制。如果是十周岁以下或者不满两周岁的儿童、患有精神疾病或者智障人士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失踪儿童的监护人可以及时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语或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盖章。
一房二卖一般属于民事纠纷,不能报警,应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非此行为涉嫌诈骗,就可以报警,要求公安机关立案。《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的规定,对债权得不到满足的买受人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可以报警。 凭骂人短信可以报警。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受害人被多次侮辱信息干扰正常生活时,可以由公安机关根据情节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报警是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于辱骂骚扰行为,受害人可以报警求助,由警方对侵害人进行批评教育、行政处罚。其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依法应给予治安行政处罚,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垫资公司压身份证不给可以报警,也可以找劳动部门。因为除了公安局因为公事可以扣押公民身份证以外,其他任何个人或者组织扣押公民的身份证,都是属于违法的行为。 根据我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但是,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情形除外。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 (二)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电话辱骂没录音可以报警,但是没有证据,公安机关不会受理的,得有当时两人以上同时听到了并能出来作证的人。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消费诈骗可以报警。 如果是欺诈消费者,我的意思是不诚信经营或者以次充好等等,这些都是工商部门管理的,还有个部门叫消费者协会,但是如果经营者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或者《刑法》之后,警察就会管。要构成诈骗罪,首先要虚构事实,第二要获得不正当利益。 如果构成诈骗罪,金额小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理,也就是行政拘留和罚款。如果金额足够(每个地方标准不一样),就会刑事拘留,直到最后法院判刑。 价格欺诈到消协投诉不成,可以到法院起诉解决。
电动车被别人锁了可以报警。 法律规定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