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一般开庭规则适用于两审终审制度,二审通常即告终结。合同纠纷属于民事诉讼,一审如果按简易程序审理,从立案起三个月内判决。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期间会开庭几次、何时判决,由法官视案情自行决定。
合同纠纷案件的当事人一般是订立合同或者履行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上述主体因合同而发生纠纷的,可以向法院起诉,作为案件的原告,并由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作为被告。
合同纠纷本质属于民事纠纷的一种,其处理方式主要有:1、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的方式解决纠纷;2、通过社区、单位、或者某些机构进行调解来解决纠纷;3、合同中有仲裁协议的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纠纷;4、通过起诉的方式让人民法院介入的方式来解决纠纷。根据《民法典》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合同纠纷案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合同当事人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果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也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解决。
合同纠纷立案的查询方法:1、询问对方或法院传票通知。2、到法院立案庭查询,报对方名字、身份证号码或到法院自动查询机查询。3、到法院的网上诉讼服务平台上查询进度。
审判人员在调解开始时主要工作是: 1、征求双方当事人是否愿意调解的意见,讲明调解的好处、要求和具体作法,并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用简便的方式通知当事人和证人到庭,为调解的进行做好准备。 2、调解开始后,审判人员应当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关于案件事实和理由的陈述,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 3、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双方当事人阐明有关的政策和法律,引导当事人就具体的争议事项进行协商。 4、在协商过程中,审判人员可以提出建议方案供双方当事人参考,但是不能强迫当事人接受建议方案。当事人双方或者单方也可以提出调解方案。
合同纠纷诉讼程序: 1、宣布开庭; 2、当事人进行陈述; 3、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来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4、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法庭辩论等。 民事诉讼举证原则为谁主张谁举证,原告应当准备好诉讼请求以及相关证据。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