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公务具备下列要件就能取保候审: (1)行为人因其妨害公务行为涉嫌犯罪的; (2)犯罪情节较轻、可能判处较轻刑罚的; (3)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或患病不能自理,或处在孕期、哺乳期,社会危险性较小的; (4)羁押期限届满还需要对案件继续侦查的。
妨害公务罪,又称“阻碍执行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我国对于犯妨害公务罪的人员,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我国判罪注重证据、注重调查,对于没有犯罪的人员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犯罪的人员,不会处以刑罚。但在实践中往往会存在失误,对于误判的,受害人不服判决可以选择提起上诉。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法律没有规定妨害多长时间会被判,一般的,只要构成妨害公务行为,就会被立案。根据我国刑法第277条的规定,如果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就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构成妨害公务罪可能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刑满释放。客观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从重处罚。
因妨害公务被刑事拘留,不一定会判刑。 刑事拘留,属于刑事强制措施中的一种,一般司法机关在对案件进行侦查、审查起诉的过程中,可以依法对嫌疑人、被告人采取该措施。但是不是采取该措施,对之后会不会对嫌疑人、被告人判刑,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
一般来说,妨害公务罪拘留期限为14天,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个拘留期限会延长,延长的时间最多是不会超过37天的。羁押期限的延长需要经过法定程序和审批。如果羁押期限届满,而案件尚未准备好,可能会通过法院的决定进行延长。
首先应当进行鉴定,属于精神病人的不执行拘留。
妨碍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包括: 1、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 2、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车等车辆通行的; 3、强行冲闯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带、警戒区的。 4、对此类违法行为,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二)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行为。 (三)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 (四)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
我国现行刑法典对此类情节做出了相应的规范指引,若广大公众在与公务人员产生冲突过程中,采取暴力行为对其施加侵犯,并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后果。 例如: 公务人员遭受重大伤害乃至因此丧生,或者蓄意施暴,那么将被认定为犯下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并据此给予严厉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