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举报人信息被泄露,导致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可以找当地公安部门,或者纪检等寻求保护。有关部门也将对泄露信息者进行核实并追究相关责任。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实名举报后纪委、监察局信访室在接到举报之日起10至15个工作日内(具体时间因各地资源配置不同而异,但不会超过1个月)将受理情况和办理时限告知举报人
举报分为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两种情况,如果不想透漏个人信息就可以采取匿名举报的方式,针对举报黄色信息是否有奖励的问题,法律做出了规定:
针对实名举报,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在收到检举控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告知检举控告人受理情况。具体来讲,就是针对举报人举报事项,是否属于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围,是否正式受理等,要告知举报人,因为举报事项可能很多不是纪检机关的范畴,是其他部门的业务范畴,那他是不受理的,比如,企业举报有关审批手续没有通过,而不是举报办理部门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就不是纪检部门的受理范畴。
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的区别为: 1.实名举报:实名举报是指举报人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通过来信、来访、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向纪检监察机关检举、违纪违法问题的行为。 2.匿名举报:匿名举报是指举报人在举报时,不具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举报。如有的举报人在举报信中,不写自己真实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和地址。
纪检收到实名举报信处理流程如下: 1.登记:登记并给领导过目,让领导安排后续工作。 2.取证:按照领导指示,安排调查人员展开调查取证。 3.汇报: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调查取证工作,并向领导汇报。 4.召开会议:纪委召开会议,审议案件,做出最终定性。如果属实,违反相关纪律,依规定予以党纪处理,如果有犯罪行为,移送检察院。 5.结案:将调查结果通告实名举报人,听取举报人对此事的处理意见,最后结案。
被实名举报后会被相关机关传唤进行调查处理。如果举报属实,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和处罚。如果举报不属实,则不会有什么影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一、因举报人信息被泄露导致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可以寻求当地公安部门或者纪检、监察机关等寻求保护。有关部门也将对泄露信息者进行核实并追究相关责任。 二、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三、《行政监察法》也完善了举报制度,强化了监察机关的责任,规定:“监察机关应当受理举报并依法调查处理;对实名举报的,应当将处理结果等情况予以回复。监察机关应当对举报事项、受理举报情况以及与举报人相关的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四、同时,为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明确了泄露举报信息行为的法律后果,《行政监察法》规定:“泄露举报事项、受理举报情况以及与举报人相关信息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进行实名举报时,如果被举报人同时具备以下三个个条件的,应当立案: (1)有犯罪事实,即已有的材料能够说明存在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包括预备犯罪、正在实施犯罪、犯罪未遂,既遂或中止,这是立案的首要条件; (2)依照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对所存在的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3)属于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
如果一经查证属实,对于确实符合刑法立案条件的相关犯罪行为,就会进行立案。实名举报是指举报人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通过来信、来访、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向纪检监察机关检举、控告党员、党组织及行政监察对象,违纪违法问题的行为。 每一个公民都有实名举报的权利,公安机关在收到实名举报信之后,往往会将此作为线索进行查证,如果一经查证属实,对于确实符合刑法立案条件的相关犯罪行为,就会进行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