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单位遭到恶意报复的,举报人可结合单位恶意报复的这些行为,收集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条: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一、有较严重后果的; 二、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四、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在我国恶意抢注商标有关法条是:《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该条款为了维护诚实信用原则,对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商标予以保护,以制止恶意抢注的行为,是对商标注册制度的有效补充。
恶意信用卡透支判刑新标准是:《刑法》的规定,一般是处拘役或者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还会在20000元-200000元之间处罚金;若是数额巨大或存在严重情节,那么将处5-10年有期徒刑之间做出处罚,也会给予罚金的处罚,范围在50000元-500000元之间。
恶意催收犯法,债权人只有在债务人不如期清偿债务的情况下才能催收债务,但不能暴力催收债务。如果比较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的话,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报警处理。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恶意拖欠货款的处理: (1)签订还款协议。 如果对方并不抵赖,只是拖延还款,那么可以与其签订还款协议,明确还款的方式和期限。还款协议可以明确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对债权人极为有利。 (2)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同时进行财产保全。 财产保全就是在起诉同时申请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被申请人的财产,以保证申请人在诉讼获胜后能够执行裁决。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
网络恶意诽谤公司可以起诉诽谤者,在网络上侮辱诽谤公司要负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恶意欠薪罪量刑标准法律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
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
公司恶意转移财产逃债,可以向股东索要欠款,根据《公司法》第二十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
一般情况下,恶意串通的合同是无效的。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