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竞合犯与牵连犯的区别: (1)在性质上,想象竞合犯是实质的一罪,牵连犯是实质的数罪。 (2)主观上,想象竞合犯的数个罪过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而牵连犯的数个罪过都只能是故意。 (3)客观方面,想象竞合犯实施的是一个犯罪行为,而牵连犯实施的是数个犯罪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
想象竞合犯罪过形式: 一、异种类的想象竞合犯,即指一行为触犯不同的数罪名。例如,一枪打死一人又打伤一人,是异种类的想象竞合犯。 二、同种类的想象竞合犯,即指一行为触犯同一罪名。例如,一枪打死两人,这是同种类的相象竞合犯。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
刑法中提出对想象竞合犯应当采取从一重重处的处罚原则,从一重罪处罚是指对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应当选择行为所触犯的重罪名并适当从重或加重的处罚原则。 【法律依据】《刑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在罪数的理论中,想象竞合犯属于实质的一罪。因此,对于想象竞合犯的处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理论界通说主张“从一重处断”原则,即依照行为触犯的数个罪名中法定刑较重的犯罪定罪处刑,而不实行数罪并罚。
绑架行为可能会触犯到结果加重犯,其中,对于在绑架过程中实施杀害或是针对被绑架人员故意造成严重伤害的情况,应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且将全部财产依法予以没收。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必须区分绑架罪与人质命案之间的界限,这两种罪行主要的区别在于犯罪手法、索要财物的时空条件、财物价值以及实现犯罪目标的具体方式各有差异。 另外,若因绑架而导致他人死亡的情况,所应承担的刑罚将为无期徒刑或者死刑。